1982年,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开创性地发明了世界首个无尘袋吸尘器。作为一家靠吸尘器起家的公司,戴森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吸尘器公司”。
对于这一点,戴森有着充足的底气和理由。几十年来,戴森围绕气旋技术、数码马达等核心技术打造出了地板清洁、环境电器和头发护理等多样化的产品线,2023年在中国全球首发的Dyzon Zone空气净化耳机更是将其产品的使用场景从家居环境延伸至室外,带有浓重工业风的设计乃至突破想象的酷炫造型也是消费者们持续热议的话题。
然而,真正用过戴森产品的用户一定深有体会,戴森产品的初衷从来都不是为了“炫技”。一项又一项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戴森“黑科技”,实际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
戴森新加坡全球总部:生产和研发中心
2023年4月,戴森在新加坡全球总部举办了一场全球媒体开放日活动,这座位于新加坡圣詹姆斯发电厂的全球总部于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在此之前,这里曾是新加坡重要的遗产地标之一。
实际上,早在10多年之前,戴森就已经在新加坡建立了自己的制造中心,并组建了一支专注于工程设计的工作团队。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这个制造中心在规模和技术水平上都上了一个台阶。
如今,戴森的新加坡先进制造中心拥有多条生产线,负责生产旗下无绳吸尘器、吹风机等一系列产品的核心之一——戴森数码马达。这个制造中心的生产线已经实现了完全自动化,平均每2秒就能产出一枚数码马达;这里还有300多个自动化机器人,有些机器人甚至拥有3D视觉感应能力,可对生产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在短短12秒之内安装马达并完成质检。
除了负责生产的制造中心,戴森在新加坡还有许多的科技研发中心,包括声学实验室、整体气流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和头发实验室。
其中,声学实验室是戴森新加坡科技中心的一个重要实验室,负责所有和声音相关的测量和研究;整体气流实验室负责测量气流的喷射性能,并收集戴森空气净化风扇产生的气流数据;环境实验室包含不同的环境测试室,可通过不同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去模拟不同的使用环境;头发实验室则主要服务于戴森的头发护理产品,负责研究影响发质好坏的因素等。工程师们在这里进行的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正是戴森“黑科技”的源头所在。
不跟风的戴森,只想把产品做到最好
在参观戴森全球总部的过程中,笔者有幸见到了戴森即将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首发的几款新品,包括戴森360 Vis Nav吸尘机器人和Dyson purifier big+quiet formaldehyde空气净化风扇等,这些产品搭载了戴森在过滤、气流、马达、软件和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其中,未来会在中国市场推出的360 Vis Nav吸尘机器人是一款相当与众不同的产品,它的许多设计与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扫地机器人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360 Vis Nav使用滚刷进行地面清洁。戴森表示,他们的设计初衷是要保证滚刷能够同时在硬质(木地板)和软质(地毯)上都能保持较好的清洁力。这款三合一的滚刷包含了软硬两种尼龙,以及反静电碳纤维,因此不管是在木地板还是地毯上都能达到较好的吸附能力和清洁力。
据了解,360 VisNav的避障功能基于一个拥有视觉系统的360度摄像头,而非常见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戴森认为激光雷达传感器发射的激光在某些表面会产生反射,这种干扰进而会影响到清洁效果。而360 Vis Nav的360度摄像头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它的视觉系统会实时分析周围环境,生成全景图像,随后系统会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精准判断机器人距离障碍物有多远,从而达到更好的避障效果。
戴森认为,360 Vis Nav与同类型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身上所蕴藏的诸多细节。边刷如果做得不好,可能反而会把房间弄得更脏;吸力如果不够强,就没办法解决地板、地毯和大量碎屑等不同的情况。他们所关注的是清洁过程中的痛点和细节,把每一步的问题统统解决,并且整个过程足够智能。
而戴森HEPA big+quiet formaldehyde 空气净化风扇已于2023年6月5日起正式在中国市场上市发售。这款全新的空气净化风扇利用了创新的锥形气流聚合技术,可喷射长达10米洁净气流,均匀净化100平方米的超大面积。同时,它采用了全新升级的富钾炭滤网能够吸附更多二氧化氮,且首次搭载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测并报告室内二氧化碳水平,并当达到一定数值时进行提醒。此外,Dyson purifier big+quiet formaldehyde 还采用了独特的声学工程设计,将运行噪音有效降低至56分贝,成为戴森迄今为止最强大且最安静的空气净化设备。
用户需求是戴森创新的源动力
第一次来到戴森全球总部,就能够被室内浓郁的工业设计气息所包裹,与之形成反差的则是外观的浓厚历史感,这种历史积淀与创新思维的碰撞在戴森的产品中也可见一斑。戴森产品的外观往往科技感十足甚至超乎人们的日常认知,但真正了解、使用戴森之后才明白:产品的炫酷更多的是结果,而不是目的。戴森表示,他们首先关注的是解决消费者的实际痛点,其次才是产品“酷”的部分。
举个例子:戴森的无叶风扇看起来很酷,但戴森当时的初衷并不是推出一台外形足够科幻的风扇。在产品研发的过程当中,戴森最关注的是技术与细节,如何通过戴森的技术去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解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才是戴森的第一考量。再比如360 Vis Nav吸尘机器人,它没有传统边刷并不是因为边刷不够酷,而是戴森认为利用边刷进行清扫并不是机器人清洁的理想方式,因此在多次测试之后选择了空气通道吸尘的方式。
据了解,戴森的工程师团队遍布世界各地,这让他们可以充分了解到不同地区用户的生活方式,并以此来研发出能够改变和改善生活的技术。相比等待市场部门的调研,这显然是一种更为高效的了解用户需求的方式。
今年4月在中国首发的V12 Detect Slim Nautik洗地吸尘器同样如此。经过对中国消费者多年的研究,戴森注意到,中国消费者的清洁习惯往往是先清扫地面,再用拖把拖地。虽然吸尘器已经逐渐取代了扫把,但许多用户仍然在使用传统拖把,甚至寄希望于通过湿拖“一步到位”。这不仅不能做到真正的清洁,反而会造成二次污染。在研究并了解到中国市场的需求之后,戴森通过增加洗地滚筒配件的方式为中国用户提供更灵活、卫生、高效的清洁,并助力中国用户打造“先干后湿”的科学清洁方式,从而获得一个更洁净安全的家庭环境。
结语
从创立之初,戴森就是一家特立独行的公司。它选择利用科技去改善用户的生活品质,解决用户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痛点,而不是推出随大流、同质化的产品。换句话说,戴森从来不是潮流的“追随者”,而是“引领者”。产品的酷炫从来不是戴森的首要目的,解决用户的需求才是戴森“黑科技”的源头。持续性地进行创新的戴森,未来肯定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让人惊艳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