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存庵位于海丰县后门镇镇北一公里的南山岭下,它是在绿荫掩影中的一座两进三间的残破庙宇,门额横书“宋存”两个大字,这也是宋存庵得名的来由。门额“宋存”两字,是“江山永在,宋室长存”之意。在残壁上还保存着两幅对联,一幅是:“风雨难磨王者字;君臣犹享宋时山。”一幅:“一宵留圣迹;三字寄行人。”。
相传宋末时,宋端宗与其弟兵败南逃至此,在岩石下暂往一宿,当夜地震,山摇地动,身边大臣陆秀夫就奏皇帝在岩壁-写“壮帝居”三字,使能安寝。明代-莆见川雍兰到此凭吊古迹,得知往事之后,就在该岩壁题刻“壮帝居”三个大字,旁有落款。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后门镇群众集资,以此石刻为中心,修建了这座庵宇,现此石刻位于宋存庵后厅正中的斜面岩壁上。
地址:广东汕尾市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描写汕尾华帝山的诗句如下:
【诗意山河:广东·汕尾篇】
《奇岛异象记》文/李者也
天赐奇岛多异象,一屿中分两重浪。
岛左巨浪滔天狂,岛右却如平镜状。
碧海银沙两相依,奇礁怪岬互为傍。
昼赏旭日染赤霞,夜观沧海明月亮。
此景之奇世所稀,应是仙屿自天降。
《宋存庵》文/李者也
烽火燃透半壁天,江山飘摇风雨边。
兴衰成败虽难定,百战狂澜吾可肩。
外敌略尽汉家地,宋室亦必存一庵
且待他日驱虏寇,挥剑复我旧河山。
《海底石界》文/李者也
沧海之水涨复泄,奇石海陆连两界。
浪退之时人间景,潮满之际龙宫阙。
如鸟如兽如盆景,似花似树似台榭。
亿事万物均有型,千姿百态皆可阅。
《帝》文/李者也
天地之间胜之迹,山河之秀华之帝。
雾为青峰衣之裳,云是碧空花之蒂。
流莺之言幽涧听,飞瀑之语空谷谛。
山水若可共结义,我欲与之盟约缔
【注】华帝山,位于广东省陆河县。粤东旅游胜地,梅陇平原的绿色屏障,漫山林木,郁郁葱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清风徐来,沁人心肺。极目远眺,可见白云之下的南海波涛,蔚为壮观。供参考。
地址:广东省汕尾市深汕区鲘门镇
“壮帝居”也称宋存庵,位于深汕区鲘门镇北面的南山岭华山腰上,是纪念宋末皇帝及忠臣文天祥、陆秀夫等抗元英雄而建的庙宇。“壮帝居”连接半蹄岭古道,有表石板砌成的石级占梯绕官道面行,有浓葱参天的千年古榕,其周边还有古茶亭、宋岩公亭、和尚梯田、西宁斜桥等景点。“壮帝居”具有历史考古价值,是国家二级文物古迹。
深汕高速公路中段,海丰县“鮜门隧道”出东口右侧南山岭,有座“宋存庵”的庙,石壁上刻有“壮帝居”三个大字。据《海丰县志·古迹》 资料显示,公元1279年,宋败于远,闽南群众不甘元兵迫害,宋帝昺(bǐng 民国1912-1949) 流徙南疆,来到海丰鲘门南山。在此建立竹围、咸田井等村庄,同时于西侧兴建圩埠,名曰古圩。
"宋存庵”在海丰历史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清朝末期海陆丰的反清复汉组织“三点会”首领就是看中这点,把 "宋存庵”作为发动起义的秘密基地和联络点。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三月,以谢太后为首的投降派在临安(今杭州)向元军奉表归附,幼主赵 (号恭宗,德祐年号)被掳至元都。五月,大臣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号端宗,景炎年号),南宋得以再延续三年的亡国尾声。赵昰即位不久,元兵入闽,宋师溃逃,其间经海丰停留三余月,留下一些遗址及传说。
南宋最后一个皇帝: 南宋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死后有什么故事?
在深圳赤湾(现属南山区)有宋少帝陵,据说是少帝遗骸漂至赤湾附近,被僧人发现,从其身穿龙袍看出是宋少帝,于是把他葬于此。1984年,蛇口工业区和香港赵氏宗亲会出资,修葺并扩建了宋少帝陵(或称祥庆陵),现为深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港也有一个纪念两位宋末皇帝逃难的地方,为宋王台公园,附近有「金夫人墓」,相传为宋端宗生母杨太后之墓。由于该址后来兴建了圣三一堂,「金夫人墓」也随之湮没。
此外宋王台公园附近以前曾建有宋街、帝街、昺街,二次大战期间,日军在1942年3月扩建启德机场,招募了数千名工人炸毁古迹宋王台,战后港英 *** 为重建机场,铲平了宋王台馀下的「圣山」部份。
在海丰,有宋存庵、岩公庙等古迹,其中,岩公祠是当地乡民为记念屡次击退蒙元大军的江钲而立。
江钲、张世杰等保护帝昺到达崖山后,就崖山的布防与张世杰发生争执,张世杰不同意江钲分兵把守崖门出海口的建议,江钲也不同意张世杰铁链连船的做法,提醒其吸取焦山之战失败的教训,张被揭了短处,非常不高兴,叫杨太后下旨让江钲奉其父江万载遗物回福建处里后事支开了江钲。
江钲回闽治理完其父江万载坟冢之事后,召族人及地方豪杰再赴崖山,到海丰时,崖门海战已结束七日,江钲闻宋帝昺及杨太后都已投海死,大哭三天后,也投海而没。
当地人感其忠义,但却不知其名讳,唯根据其部属搜救时唤其为国岩将军而立岩公祠祀之,遗迹至今仍存。江钲,名钲,字国岩,号道斋,江万载次子,江万里之侄。是宋末著名的江氏“三古十二斋”的十二斋之一。
现广东四会市区近郊有凤岗山,则是当地人为记念赵昺之姊赵氏公主而改。杨太后体念江氏“三古”家族满门忠烈,将大臣之女和贤良宫女配嫁给江氏子弟,并将其女儿赵氏公主配嫁给江万里的孙儿(其少子江镗之子)江日新,崖门之战后,江日新携赵氏公主并文天祥的堂姑文氏大娘流寓到四会,主仆三人落户四会相依为命,在当地留下很多传说。
赵氏公主死后所葬山岗被当地人改称凤岗,岗上驸马坟、公主坟遗迹虽被盗墓贼多次盗掘破坏,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仍存,后毁于建厂修路。
咸丰四年(1854年)七月,“三点会”设在乌石桥的总机关“海底”,被敌人发现,遭到突袭。“海底”负责人颜北龙当场被杀害,“三点会”会员花名册也落到了敌人手里,情况万分危急,黄履恭、黄殿元等人果断提前起义。七月七日夜,“三点会”大小头目和各都、约的仁人志士聚集到南山的宋存庵(壮帝居庙址),共商起义大事。大家推举黄履恭为统帅,黄殿元为元帅,马逢久为军师,由叶仰曾、黄殿臣、洪连馨、颜霞春等为各路起义军统领。最后,黄殿元宣读了由他起草的《讨虏檄文》。
据说,黄殿元宣读檄文时,群情激愤,大家高呼反清口号,声势十分壮观。
同年七月九日,义军围攻海丰县城,杀守备立椿,生俘典史周霖,将县令林芝龄正法示众。同年十一月十三日,攻陷汕尾炮台,迫使县丞施道彬自杀。这时候,清政府调集了大批精锐部队对起义军进行“围剿”,由于敌人有熟悉地理环境的邻邑、邻县的乡勇配合,起义军寡不敌众,被迫撤离海城,退入山区与敌人周旋。
甲子待渡山在广东省陆丰市甲子镇。甲子镇古称甲子门,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始建千户所城,隶属于碣石卫,是古代粤东开发较早的军事重镇和优良港口。待渡山濒临甲子港,港里环立着六十块风化浪蚀而成的各种形状的天然怪石,犹如守卫在古海港的戎兵。"甲石吞潮"为陆丰八景之一。
简介
待渡山不很高,却满山苍累。山头,天生一块块造型乖巧的大小石头。山坡,一株株不知名的小树,有柑树那么大,枝繁叶茂,婆娑多姿。树木之间,幽径交错,乃文人墨客览胜怀古之处,朋友恋人欢会抒情之所。
背景
待渡山又名大胆山。相传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宋都临安失陷,元军追迫,赵罡及其弟两帝在张世杰、陆秀夫等护卫下,从福州沿海逃至甲子,驻扎此山,意欲东进与文天祥会师,以图东山再起,故此山得名“待渡山”。他们得到甲子进士邑人范良臣进食劳军,赐之为右仆射,渔民郑复翁率众勤王,被封为都统;二帝惊魂稍定,胆量大增,故待渡山又名“大胆山”。现山上还有“进食亭”的遗迹。为明代万历年间参将张万纪、守备胡文恒驻甲子时兴建。进食亭又名帝子亭,为仿木结构,面积约20平方米,内塑有陆秀夫、范良臣为宋帝进食石像,并刻有“君恩如海”四个字。进食亭下还建有一处“将军宿”,是为告慰郑复翁忠心报国的在天之灵而建的。
概况
待度山山顶矗立着“甲秀楼”古塔。据说甲秀楼建于清嘉庆十年(1850年)。为两层泥塔,高15米,呈六角形,似葫芦盖顶,塔尖直指蓝天,造形独持,十分壮观。楼旁立有15米高的标杆,为甲子港的台风警报信号。甲秀楼门口有一对联,曰:“书云大手笔;镇海小神山”体现了甲秀楼与待度山伟岸高拔,威镇海隅之势。这里依山傍水,潮涨期到,海水如千军万马涌入甲子港,气势不凡,场面壮观。登楼远眺,海天一色,归帆返照,景色迷人,这就是陆丰八景之一的“甲子吞潮”。
梅湾边有一个巨石,酷似飞鹰,称之为“雄鹰石”。在雄鹰石旁边又有一石像跃鲤,称之为“鹰哥啄鲤”。东边是甲子镇两边海湾连接大海之处--甲子门。
甲子门有六十颗礁石,故以天干地支之首命名之。涌潮奔浪,至此平舒,蔚为壮观,大有礁石吞潮之感。此即为陆丰八景之一的“甲石吞潮”。有人说,甲子镇建于甲子年,故名。
甲子门是宋端宗逃难经途,现已景象一新,别有一派勃勃生机。甲子门又是林文烈和郑复翁率众抗元之处。椐《陆丰县志》记载:“郑复翁,甲子港人。宋端宗至甲子时,元兵追至,复翁椎牛誓众,率义兵攻袭之,夺其兵船多艘,遂任之为前峰扈从。至崖门,遇巨风,舟覆而死,赐谥义烈。”
宋存庵位于海丰县后门镇镇北一公里的南山岭下,它是在绿荫掩影中的一座两进三间的残破庙宇,门额横书“宋存”两个大字。这是宋存庵得名的来由。门额“宋存”两字,是示“江山永在,宋室长存”之意。在残壁上犹存两联,一为;“风雨难磨王者字;君臣犹享宋时山。”一为:“一宵留圣迹;三字寄行人。”字迹遒劲峻秀,联意隽永恢壮。
相传宋末时,宋端宗与其弟兵败南逃至此,在岩石下暂往一宿,当夜适逢地震,山摇地动,身边大臣陆秀夫就奏皇帝在岩壁上书写“壮帝居”三字,使能安寝。明代官员莆见川雍兰到此凭吊古迹,得知往事之后,就在该岩壁题刻“壮帝居”三个大字,旁有落款,字径为0.9Ⅹ1(米),直书阴刻,字体苍拔雄秀。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后门镇群众集资,以此石刻为中心,修建了这座庵宇。现此石刻位于宋存庵后厅正中的斜面岩壁上。知此史实,就不难理解联语了。因而多有文人名士到此凭吊时撰联作诗,其中有许多佳作。宋末皇帝还为这里留下了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相传当晚小青娃嚣叫不已,落花生也哗啪生长,皇帝就捻一草茎放于小青蛙身上,现在,这里的小青蛙身上就有一道黄绿色的竖纹,鲜丽夺目。皇帝还叫落花生夜间不要生长,所以落花生夜间就合起叶子。